普通人的第三个陷阱:打工
07-20 17:30 阅读 14550
太多年轻人都在抱怨脱不掉孔乙己的长衫,抱怨内卷,抱怨烂大街的大学生。
他们只是想要获得一份体面的工作,打工是他们从学校进入社会的途径。
他们看不到打工背后的剥削逻辑,不知道打工的本质,甚至在乞求资本家给予他们工作。
他们没有思考的问题是,打工真的能赚到钱吗?打工能实现自由吗?
马克思老早就说过,打工是没什么前途的。挣的那点工资,也就够勉强维持自己的生活,能活下去,然后接着干活,根本攒不下什么钱。
资本家要想让工厂顺顺当当开工,就必须得给工人发工资。
但这工资肯定不会高到哪儿去,要是给太多,工人就能攒够钱,不用再受资本家压迫了,所以工资一定是有个限度的。
就像有的资本家说,工资太高,不利于年轻人奋斗。
毕竟工资不是为了再生产资本家,而是为了再生产可以剥削的劳动力。
它也不可能低于一定的限额,从而使工人饿死,因为这样就没有可供资本家剥削的劳动力了,也就没有办法帮助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。
比如,5000块就可以让一个外表光鲜的城市白领,既饿不死又跑不掉。
打工让你获得了工资,可你失去了更多。
▷1◁
失去了身体的自由
在现代工厂中,许多流水线工人和围着机器运转的操作工人,他们并不能自主管控自己的身体。
流水线工人被训练不断重复同一简单动作,比如组装、粘贴标签、质量检查等,资本家利用分工来限制工人的身体自由,是为了提高生产的效率。
机器的操作工人同样失去了身体的自由,生产力的发展使绝大部分机器劳动取代了人的劳动,人在机器面前只是需要一个简单开启、关闭、监测等简单劳动。
这些简单劳动虽然不需要复杂的技能,却要求人类密切关注机器的每一个步骤。
这个过程不是机器适应人的过程,而是人适应机器的过程。
所以说,并不是人在操作机器,而是机器在操作人。
▷2◁
失去了思想的自由
在现代的工厂中,仍然有着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的形式。
从计时工资来看,时间从来都是资本家尤其注重的东西,他需要你用最多的时间用于工作,而用最少的时间用于个人的生活。
一旦你选择了打工,你发现你的时间不够自由,你甚至下班时间也会处理工作上的事情。
以前我在上班的时候,我除了工作时间要处理一些工作上的事务,下班了还要写一些总结,极大的压缩了自由的时间。
有的领导很有意思,他喜欢在下班时间开会,喜欢下班的时候给你布置一些任务,或者故意给你布置一些你在工作时间不可能完成的任务,极大的剥夺了属于自己的时间。
况且大多数人辛苦了一天,他们选择下班之后刷短视频、打游戏、看直播、看电视剧来缓解疲劳。
这些娱乐方式虽然能带来感官上的享受、获得低成本的快乐、短暂的逃避现实,却没有时间来提升自己的能力,思考自己的未来。
我们来看一个令人震惊的数据,dou音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超过2小时,且大部分人刷dou音时间会超过3个小时。
所以,男生送外卖,女生搞直播;外卖跑累了刷直播,直播播累了点外卖!已经形成了一个闭环。
打工人的思想只能越来越走向悲观和绝望,常常被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所困扰,即为什么努力却没有回报?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?
可大多数人找不到答案,最后的结果只能向现实妥协,打工人一辈子都只是在为别人打工。
失去了自我发展的自由
有许多人在美化打工,认为勤劳就能致富,甚至会认为依靠自己劳动创造的财富才最干净。
或者认为打工是无本生意,认为自己失去的仅仅是时间,但是却获得了不用思考而得来的金钱。
认为每天就算在工厂里面混日子,只要不被裁员,仍然有一笔收入。
这对于浑浑噩噩的人来说,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。
但是,一个真正想要对自己人生负责的人,必然不会把自己束缚在低价值的工作中。
他们就算暂时成为一名打工者,也并不仅仅是为了工资。
他们或者是为了想要学习工厂中的管理模式,或者是为了丰富他们的认知和经历。
等到一定的时机,他们必然会出来单干,闯出他们自己的天地。
打工在任何时代都只是谋生的工具,所以要区分打工者和干事业的区别。
其实现代很多打工者都没有发展自己的事业。
他们把自己赚来的辛苦钱用于结婚或者在乡下盖房子,娶到老婆或者拥有自己的住房,就是他们生活意义的全部。
但是,他们赚来的这些钱,是他们唯一的扭转命运的筹码。
打工限制了他们的思想,工资成为他们获得成就感的唯一来源。
所以,如果把自己局限为一名打工者的身份,就会失去了人生当中的其他可能性。
失去了下一代发展的自由
保罗•威利斯在《学做工:工人阶级子弟为何继承父业》中分析了工人阶级的孩子,在反对学校文化的过程当中只能向体力工作妥协,一辈子在没有前途的工作之间换来换去,从而无法逃脱阶层的束缚。
简单来说,工人的命运是具有代际传递性的。
有句古话:龙生龙,凤生凤,老鼠的孩子打地洞。
在福建地区,有很多老板,这些老板都是在家庭的托举中代代相传的。
但是,打工者留给他们子女的,既不是翻身改命的资本,也不是洞察时代的远见。
在我的家乡,绝大多数打工者,只是让他们的子女完成九年义务教育,就直接去工厂打工。
这种行为被夸赞为懂事,夸赞为负责任,因为年幼的他们就已经能补贴家用了。
当然,也有一些家长意识到不能让孩子重走打工的苦路。
于是让他们的孩子拼命的学习,企图通过教育来改变命运。
但是不管是流水线工人,还是高楼大厦里面的格子间的白领,他们都是打工者。
如果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成为社会的主人,而是成为遵守规则的打工者,那么这种学习并没有多大的意义。
你是在为别人干活,受别人支配,而不是在发挥自己的才能,享受自己的人生。
你应该为自己而活
你应该意识到:打工不是出路,只是迫不得已的选择。
打工的正确目标应该是,抱着老板的心态和自由的目标去打工,尝试着自己去当老板。
而不是被工作拴在方寸之地,年复一年,日复一日,尽管向往自由,但也仅限于此。
我小时候看过《三个工人的故事》,故事内容大概是:有三个工人在砌一堵墙。
有人过来问他们:“你们在干什么?”
第一个工人没好气地说:“没看见吗?砌墙。”
第二个工人抬头笑了笑说:“我们在盖一幢高楼。”
第三个工人边干边哼着歌曲,他笑容满面地说:“我们正在建设一个新城市。”
多年后,
第一个工人仍在砌墙;
第二个工人成了工程师;
第三个工人则成了前两人的老板。
这个故事对我影响深远,所以我从很小就知道,不同的工作心态和目标会带来不同的人生结果。
《肖申克的救赎》中说,世界上有的鸟儿是关不住的,他们浑身上下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。
所以,只要你追求自由,心中有永不磨灭的梦想,终会到达远方。